Navigation menu

新闻中心

全球媒体聚焦|大西洋月刊:中国正在建设未来

“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经常会感受到‘未来冲击’,对高耸的摩天大楼、高铁、巨型桥梁、无处不在的电动汽车、超级应用程序和三合一智能手机感到惊讶。” 《大西洋月刊》网站10月30日发表题为《中国正在建设未来》的文章,聚焦中国科技发展,建议美国应对抗中国的优势,在一些领域开展合作,实现互利共赢。 《大西洋月刊》报道截图 本文作者今年到访了深圳华强北。我注意到,与15年前相比,现在华强北的民族品牌销售摊点更多了,产品也更加有趣、更有创意,比如LED背包、迷你跳舞机器人等。 文章称,华强北生产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,正在销售,数以千计的小型工厂、设计工作室和电子产品零售商在华强北销售。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他们都学会了如何快速开发、生产和销售新产品。这种自下而上、开放、包容的制造生态系统最终催生了华为、大疆等中国主要科技公司。 文章认为,中国科技企业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:自主硬件生产。例如,中国科技公司可以更轻松地开发新产品,因为它们可以快速进行原型设计、改进和大规模交付。此外,这些公司的成功还得益于中国现有的供应商、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。中国的电力便宜,建设速度快,劳动力技能广泛。即使公司的一些努力不成功,沿途建立和发展的员工技能和供应链也可以在未来应用于其他行业。 此外,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也鼓励中国企业差异化发展,促进中国科技产业多元化。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,中国不仅仅追求大语言模型的规模。例如,“深度搜索”在提高AI模型技术架构效率、大幅降低成本方面占据领先地位。许多初创公司的工作重点是嵌入式人工智能。其他人则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,例如老年人护理或警察巡逻。 竞争正在推动中国企业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。从电动汽车公司到消费电子品牌,中国企业都在竞相将最新的人工智能模型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中。 “开源”的理念在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也被广泛接受。中国公司定期发布信息比如其人工智能模型的权重和训练方法,用户基本上可以免费下载、修改和调优模型。 笔者认为,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很快就会成为世界许多地区,特别是南半球国家的标准,这可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来到中国,提高中国技术的竞争力,形成全球技术标准。 文章的结论是,美国和中国将继续而且必须继续竞争,但双方可以通过加强某些领域的合作互利共赢。如果美国出于傲慢或敌意而拒绝承认中国的优势,最终将成为一个更加封闭和保护主义的国家。届时,美国人将不得不使用昂贵的“美国制造”产品,忍受高额电费,大学的力量将被削弱。